高考综合的考查内容主要分为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,具体如下:
一、学科知识部分
根据高考改革模式,学科知识部分由语文、数学(文科/理科)、外语三门主科构成,总分为450分。其中:
语文:150分,涵盖阅读理解、写作等能力;
数学:文科150分,理科150分,侧重数学应用与解题能力;
外语:150分,主要考察语言运用能力。
二、综合素质评价部分
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,占比30%-40%(不同省份比例略有差异),主要考察学生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、艺术素养、社会实践等方面,采用等级制评价(如A、B、C、D等级)。
三、考试形式与内容特点
文综(文科):
政治、历史、地理三科,注重知识理解与分析能力;
理综(理科):
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三科,强调科学原理理解与实验操作能力;
选考科目:
部分省份允许学生从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中选择两门科目组成"3+X"模式。
四、录取原则
高校录取时,将高考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按比例折算(如1:3:6),再结合高校专项计划、强基计划等政策,综合判断学生是否录取。
总结
高考综合既考察学科知识,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,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,提升思维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团队合作意识等。建议考生在备考时,既要巩固学科知识,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、科技创新等活动,以提升综合竞争力。